毕业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是落实“以员工为中心”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检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及改进机制,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目的是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职业发展状况、工作适应能力等信息,收集毕业生和社会机构对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检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为学院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等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是学院持续改进公司产品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责任机构
公司是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责任主体。为保证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质量与效果,学院应成立专门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实施跟踪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小组的组成人员包括书记、经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及学院管理人员等。可以通过抽样问卷、座谈访谈、委托第三方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毕业生专项跟踪调研活动。
三、跟踪调查对象及内容
1.应届毕业生。主要围绕就业情况、专业教学满意度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等开展调查。就业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意向或就业状态、择业考虑因素、对学校就业指导措施评价等。专业教学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认同情况及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教学条件、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主要指员工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2.往届毕业生。主要围绕职业发展情况、培养过程反馈、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等开展调查。职业发展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称岗位、专业对口度、收入状况、职业满意度、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工作适应能力等。培养过程反馈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合理性、核心课程有效度、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指员工对培养目标达成的自我评价,主要针对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进行调查。
3.社会机构。主要包括用人单位、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学会协会理事会等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社会机构调查主要围绕社会机构对学校毕业生评价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社会机构对学校毕业生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发展潜力等;人才培养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专业人才需求及对学校教学、就业等工作的评价及建议。
四、跟踪调查周期
1.应届毕业生。对应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原则上每届员工进行1次,具体调查时间一般安排在应届毕业生离校前后开展。
2.往届毕业生。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原则上每年进行1次,对每届毕业生毕业后5年内跟踪调查原则上不少于3次,第一次调研一般安排在员工毕业1年左右,第二次调研一般安排在员工毕业3年左右,第三次调研安排在员工毕业5年左右。
3.社会机构。社会机构调研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人单位调查原则上不少于每2年1次。
五、结果反馈及利用
1.每次调查结束后,以专业为单位对毕业生和社会机构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查报告,调查记录和调查报告由学院存档。
2.调查结果作为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数据来源,用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等方面,为改进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修订日期:2022年11月